時間:2002
地區:深圳
開發商:深圳市卓越集團
用地規模:300 000m2
建筑面積:700 000m2
物業類型:高層
1999年國際住宅與建筑科技展覽會“居住小區優秀規劃設計獎”
200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權中國地博會頒發“國際花園社區”獎
馬斯洛需求理論體現的是“社會交往”,是人們在滿足了衣、食、住、行的基本生理需求以及安全需求之后最為本源的訴求。在英文中,社區(community)與交往(communication)出自同一詞源,這與中國人口中的一句老話“遠親不如近鄰”相印證,反映了“交往”在社區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如何為鄰里的交往提供一個優質的物質平臺,從而促進社區活力與情感認同的生成成為建筑師展開蔚藍海岸規劃設計的切入點。
恰當的組團規模與合理的院落布局,是保障鄰里交往的重要基礎。蔚藍海岸占地近30公頃,規劃建筑面積51.5萬平方米,規劃戶數5 000戶。建筑師考慮到大型項目的特點,采用了院落加組團的形式來構建總體規劃布局:以圈層的方式來組織形態各異的院落,利用機動車道的統籌安排將整個社區劃分成3個相互獨立的組團空間領域,通過鋪裝、公共開敞空間、商業街與步行通道的組織將三者緊密地聯系為一個整體。
塑造便利、尺度宜人的社區公共空間序列是促進鄰里交往的基本手段。建筑師通過公共空間(商業街、會所、中心廣場、中心綠地等),—半公共空間(組團庭院空間),一半私密空間(住宅大堂)等一系列完整而富有節奏感的外部空間系統的組織,為鄰里或有意或偶然的聚集、閑談、打招呼提供了一個適宜的場所。同時,住宅底層的架空保證了穿行于開放空間之間的綠色步道流暢無阻,更增加了鄰里之間偶遇與交流的頻率。
最早在社區規劃中運用人車分流概念的實例是美國的雷特邦小鎮,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為社區提供一個不受機動車干擾的步行和交往空間的同時,保障機動車出行的效率。蔚藍海岸恰當的組團規模所帶來的適宜的步行距離為人車分流提供了充分條件,機動車在組團外圍的輔道即可實現與步行的分離而迅速地進入地下空間。這種立體的分離方式不僅有助于避免人、車之間的相互侵擾與摩擦,也為步行與公共交往提供了更為充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