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4
地區:深圳
開發商:深圳市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
用地規模:162 000 m2
建筑面積:200 000 m2
物業類型:聯排別墅/情景洋房/多層/小高層住宅/商業
2004年中國建設部“中國創新示范住宅”綜合大獎
2006年中國建設部首屆“中國建筑文化斗拱獎”
2007年深圳市第12屆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住宅建筑一等獎
在本案中,建筑師所尋找的是對一種缺失已久的、契合國人文化基因的居住模式的探究,或可謂“以中式求現代”。其成功與否更多地在于是否能夠成為承載和塑造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質的載體。
當“現代中式”成為設計的核心理念時,其自身就透出一種彷徨和不知所措。但同樣是這個“現代中式”,不同角度的理解也使得對它的解讀和表達比想象中要寬泛得多。項目所處的位置恰恰為建筑師提供了一個進行探索和實踐的相對自由的外部環境:地域上雖處嶺南,但文化上卻無源流可循;城鄉結合部也決定了它并不存在一種既有的城市文脈或肌理亟待關照和回應。從眾多傳統住宅的空間模式和序列中汲取典型要素加以重構,成為本項目所采取的探索性的策略。
設計條件的約束使傳統的“深宅大院”一下子變得力不從心,二三層的聯排住宅將作為基本類型來展開,而恰恰為“村巷院宅”——這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式”空間組織方式創造了先天條件。依循于此,本案的兩個聯排組團便以寬窄交織的內部街巷、恰到好處的單體扭轉塑造出自然生長而成的傳統村落所具有的生機活力與生活情趣。村落之間的帶狀空間訴說著“村頭”、“巷尾”的意象,看似無意間點綴其中的溪橋、牌坊又鋪陳出傳統的韻味?!皦Α?、“院”這兩個符號性的中式元素有著不同的屬性。墻為“實”,院為“虛”,看得見的“實”為的是塑造看不見的“虛”。墻已超越了獨立的住宅單元,作為直接解構空間和形式的手段,轉化為整個組群的構成元素?!半p層墻”的設計又解決了形態與通風、采光等功能需求的矛盾。院的諸多形態各有所屬:較大戶型的前院、后院、內院中庭較為寬裕,較小戶型則采用將獨立前院的四戶或六戶聯合成組,由各自的院墻圍合成一個更大的半公共前院,由此入自家宅門,這便是“六合院”。
如中國傳統村落,萬科第五園是開放式的。商業街作為公共空間,雖然擁有更大的自由度,但也承載著更多的期望。建筑師通過傳統古鎮的組織手法,將內街與外街相互穿插,輔以內院、外院,輾轉迂回,收放有秩,一派流水繞芳村的意境。